1月20日至1月22日,必威西汉姆联官网“游景溯古团”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寒假实践活动。本次实践,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探寻家乡特色景点,领略到独特人文与自然风貌,还深入家乡食品加工厂学习制作,探索家乡饮食文化。
实践团成员奔赴江苏、山东、安徽、云南等地,了解家乡当地特色美食文化,深入学习家乡的文化底蕴,为宣传家乡贡献力量,助力家乡发展。
在诗仙李白“兹山何俊秀,绿翠入芙蓉”赞美的山东,同学了解到山东传统饮食----小年糖瓜。制作师傅们熟练地熬糖、拉糖,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韵律,那不仅仅是在制作糖瓜,更是在雕琢一件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品。糖瓜在他们手中,仿佛有了生命,从浓稠的糖稀逐渐幻化成金黄透亮、香甜诱人的模样。实践团成员陈昕诺表示:“这一过程,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温度,那是机器生产所无法替代的匠心独运。”
在“朱雀桥边野草花,乌衣巷口夕阳斜”的如诗如画的江苏,实践团成员探访了黄桥烧饼的发源地——江苏泰兴。黄桥烧饼是江苏省泰兴市地方传统小吃,流传于江淮一带,得名于1940年10月那场著名的战役“黄桥决战”,战役打响后,泰兴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,谱写了一曲军爱民、民拥军的壮丽凯歌。此次实践活动,同学们前往黄桥一家有名的烧饼铺,在后厨中观察黄桥烧饼的制作过程。怀着激动的心情,实践团成员也尝试学做烧饼,从揉面到制作馅料再到烘烤,随着淡淡的芝麻焦香附入鼻中,店员娓娓介绍起黄桥烧饼制作中的技巧与细节,让人不禁感叹,这小小的烧饼中竟蕴藏着大大的智慧。
除了探访家乡美食,实践团成员还来到云南,感受独特的苗疆文化习俗。作为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,苗疆这个词多见于明清两代,是指以湖南湘西腊尔山为中心的红苗聚居区和贵州黔东南以雷公山、月亮山为中心的黑苗聚居区。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苗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苗疆文化。
苗族人民能歌善舞,苗族的“飞歌”高亢嘹亮,极富感染力;舞蹈有芦笙舞、板凳舞、铜鼓舞等,以芦笙舞最为普遍。苗族声乐一般都是真人声歌唱,不用器乐伴奏。苗族民歌根据其内容可分为游方歌(情歌)、酒歌、苦歌、反歌、丧歌、劳动歌、时政歌、儿歌、谜语歌等几类,曲调各不相同。这些艺术和音乐作品不仅丰富了苗疆文化的内涵,也展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华。
本次实践,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探寻家乡特色景点,领略到独特人文与自然风貌,还深入家乡食品加工厂学习制作家乡美食,探索饮食文化。通过与游客、居民交流,实践操作,感受到家乡的传统文化氛围与活力。文化的意义在于后人的了解、接受与传承。未来,实践团成员将不懈努力,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。